第一級產業
依人口從業結構分析,本鄉從事一級產業者佔36.3%,高於全縣的26.6%平均值,顯示傳統農業仍為本鄉最普遍的就業型態。
燕巢鄉的耕地面積達3,415公頃,其中臺糖農場即約944公頃,且多為平原精華地區,不僅扮演關鍵性的生產角色,也關係農戶的生計。燕巢鄉農業人口多分佈在鄉中心聚落外的散村,特別是橫山村、尖山村、東燕村、金山村、深水村、角宿村等,全村務農人口多超過就業人口的半數,根著於鄉土甚深。
第二級產業
岡山地區之製造業主要以岡山為中心,沿台一線縱貫公路分佈,因此燕巢鄉之製造業相對而言較不發達。
燕巢鄉製造業等二級產業就業人口比例佔31.3%,在岡山地區僅高於田寮鄉與路竹鄉。其中製造業人口僅為25.1%,除角宿工業區較具代表性外,其餘多為非都市土地所設置的工廠。
第三級產業
服務業等三級產業人口比例佔32.4%,其中16.1%屬公教人員性質,另有11.3%從事商業活動。燕巢鄉二、三級產業的就業人口,主要集中於鄉公所所在地的南燕村、西燕村,與安招村一帶。
燕巢鄉工商產業全年生產總額約為130億左右,在岡山地區排名第五,次於岡山、橋頭、路竹、永安。燕巢鄉在本地之就業人口比例約七成,外出就業者則僅佔三成,顯示對外通勤的公共運輸需求量較小。
農業發展
1.發展歷史
燕巢鄉自先民到此落腳,插竹為社,開僻田地皆以農作為主。清代以稻米、甘蔗為主,山龍眼及竹筍為大宗。到日據時代,日人以大量種植甘蔗,至民國五○年代,政府輔導轉作,燕巢鄉轉作棗子,芭樂成功。
2.環境造就
本鄉屬泥火山之石灰岩土質,很受制於地形條件限制,東高西低,東側坡地佔全鄉面積三分之一,坡地作物收成全年以荔枝、龍眼、西瓜等果樹,及竹筍等特產為主。而石灰岩土質適合番石榴、棗仔及西施柚種植加上本會推廣股指導及技術不斷的改進,現在聞名全省。
燕巢鄉是高雄縣平地鄉鎮中少數以水果為主要農特產的地方,鄉內有芭樂、蜜棗與西施柚等3項主要特產,也稱「燕巢3寶」﹔其中芭樂產地面積達1600餘公頃、年產量近5萬公噸,產地與產量都是3寶中最具規模者,產量供應全年無休,名氣更是3寶之首。本鄉人口約三萬多人,農業人口約一萬八千人,佔55%以上,全部面積約六千五百多公頃,耕地面積約三千五百公頃佔全部面積53%強。因受地質構造影響,山地的陵為鹼性陜土,平原為砂質土壤,土壤沃度不高,地形又多山地的陵,水源缺乏,故多旱田。阜期作物,以甘蔗為主,一直佔耕地面積40%以上,但近來和水稻一樣,面積不斷縮減。本鄉因土壤、氣候條件很適合果樹栽培,故果樹種植越來越多。早年的木瓜、棗子、芒果及龍脹均極盛,尤以棗干最多,除以鮮果出售外,並製成蜜餞,利潤頗高。但棗子僅一穫,若遇風災或氣候變化,則易發生大量減產情形,風險頗大。民國七十二年引進泰國蕃石榴(俗稱泰國拔)後,由於產量高,全年皆可穫且價格好,利潤高,故栽植面積激增,至民國七十七年就佔全鄉耕地面積之50%,產量佔全台灣總量之大部份,實具舉足輕重的地位。民國七十七年亦推廣另一特產一西施柚,由於果肉多汁,味甜深受喜愛,遠超過白柚及文旦柚,但是維護不易,產量較芭樂、棗子來得少。
農地重劃,係一種綜合性工地改良,為改善不良農業生產環境與農場結構之有效措施,目地在增加單位生產,減低經營成本,以增加農民之收益。本省農地重劃於四十八年八七水災區試辦開始,本鄉農地重劃於民國六十五年,且只實施於本鄉台糖土地而已(四)燕巢三寶一棗子、芭樂、西施柚的改良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