更新日期:2007/11/16 09:24記者:【高培德/燕巢報導】
泥漿從泥火山口噴出「噗、噗」巨響,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跨領域藝術研究所主辦的「生聲不息─燕巢環境藝術展」,十五日在燕巢校區舉行;附近的樹德科技大學,昨特別將「噹噹噹」的下課鐘聲換成泥漿噴發的響音,號召年輕學子加入環境保育行列。
燕巢鄉除了聞名遐邇的芭樂、棗子及西施柚等「農產三寶」之外,還有七所大學構築而成的大學城以及泥火山、雞冠山、養女湖、太陽谷等著名 觀光景點。
高師大主辦 為環保盡心力
為了將這些渾然天成的自然美景及人文特色,介紹給其他外地民眾,高師大跨藝所所長盧明德,號召所上吳瑪俐、黃孫權兩位教授及學生,同時邀集高雄在地藝術工作者梁任宏、樹德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主任郭挹芬,共同參與這次的大型環境藝術展,希望喚起大家正視日益惡化的生態環境,為環保盡一分心力。
此次藝術展共展出包括盧明德《藝術築巢》、吳瑪俐與黃孫權《路徑》、梁任宏《風、水、風水》、郭挹芬《脈動》等4件大型裝置藝術創作,與大自然融為一體,孕育微妙變化。
「麥田圈」是外星人造訪地球留下的訊號嗎?還是一場無聊的惡作劇?盧明德運用長寬各50公尺的白茅草,依照季節褫變顏色漸退衰亡過程,構築完成的《藝術築巢》,忠實反映燕巢鄉惡地形所導致的人口外移問題。
由吳瑪俐與黃孫權聯手完成的《路徑》,清楚標明燕巢鄉斷層的路線位置,同時透過年輕學子現場群體測量的實際行動,企圖改變人類漠視大自然無情摧毀力量的態度。
在地藝術家梁仁宏運用自行車為載體,在高師大燕巢校區找尋適切風水位置,同時以阿公店水庫為中心,配合羅盤趨吉避凶原理,完成《風、水、風水》創作,提醒切莫任意破壞自然法則。
經由費心收錄、剪輯,郭挹芬將燕巢泥火山附近的蟲鳴鳥叫、風聲雨聲,製成手機鈴聲《脈動》,只要連上高師大跨藝所網站,就可免費下載使用,網址為 http://www.nknu.edu.tw/~inter-art/news.html。
http://tw.news.yahoo.com/article/url/d/a/071116/57/obel.html
生聲不息-燕巢環境藝術行動,操作紀錄整理
描繪斷層地景-閃邀靠背萬人募集創作論述
旗山斷層經過又有泥火山的燕巢,具特殊人文地理風貌,深廣影響生活的住民與求學的莘莘學子,然而,人們卻不一定理解這環境特殊現象,把斷層經過高師大燕巢校區的路徑,規劃為一條導覽路線,沿著路徑的行走體驗,希望參與者能認識生活之所在,從而,學習與環境共存共榮。擅用藝術 / 社會行動進入社群的吳瑪悧,希望扭轉人們漠視大自然驚人摧毀力的輕忽態度,以行動標記斷層路線。
2007年11月15日下午3點30分,超過兩百位不同年齡層學生,以及參加開幕來賓參與快速「閃腰活動」──描繪斷層線行動;「靠背活動」順著校區明顯的斷層線規劃路徑,設置自導式解說點,傳達地點與整體環境關聯。「燕巢環境藝術工作站」將以「工作坊」方式,協助環境教育研究所,整理環安衛中心為燕巢環境藝術展示空間,裡頭包括重要監測斷層活動設施、圖表數據等重要資訊,計劃發展為跨領域合作,結合科學、藝術、教育的多功能展示室。
2007年11月15日下午3點30分,超過兩百位不同年齡層學生,以及參加開幕來賓參與快速「閃腰活動」──描繪斷層線行動;「靠背活動」順著校區明顯的斷層線規劃路徑,設置自導式解說點,傳達地點與整體環境關聯。「燕巢環境藝術工作站」將以「工作坊」方式,協助環境教育研究所,整理環安衛中心為燕巢環境藝術展示空間,裡頭包括重要監測斷層活動設施、圖表數據等重要資訊,計劃發展為跨領域合作,結合科學、藝術、教育的多功能展示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