開會地點:藝術大樓 5317
開會日期:2007 / 11 / 17 PM 5:00
參與人員:盧明德所長
吳瑪悧老師
黃孫權老師
跨藝所研一、研二研究生
開會內容:
一、各組說明作品呈現方式
1.「麥田圈組」---維持原先作品呈現方式,讓白茅自然生長,並描繪出燕型麥田圈。
2.「路徑組」---(1)描繪斷層線,在特定時間上以『快閃族』的方式,以行動描繪出斷層線。
(2)在人型牆形成拉出斷層線後,在每個人的位置點點上吸光塗料,於夜間能仍能發光描繪出斷層線。
3.「工作站」---原訂以燕巢校區環安衛中心作為工作站,並於工作站內展出此展文件作品,但因環安衛中心將於11月由新的主任接管,工作站暫決定於11月再議。
二、「生”聲”不息」環境藝術行動後展覽形式
1. 燕巢校區環安衛中心(工作站預定地點)
2. 駁二
3. 台南「Inart」畫廊
三、開幕時間
1. 2007年11月15日下午2:30
2. 以行動呈現來作為開幕:以「路徑組」人型牆,或是「風水組」腳踏車看風水的行動作為開幕。
四、各組窗口
1.「麥田圈組」---永漢
2.「路徑組」---李怡志(描繪斷層地景)
蔡佳芸(路徑導覽規劃)
3.「風水組」---林芸竹
4.「脈動組」---品儀
五、行政協助部分
1.列出行政時間表、各組進度表,方便各組研究生互相幫忙作品完成。
2.使用gmail的文件夾和行事曆來報告進度。
3.聯絡郭老師並確定「脈動組」的聲音呈現方式。
生聲不息-燕巢環境藝術行動,操作紀錄整理
描繪斷層地景-閃邀靠背萬人募集創作論述
旗山斷層經過又有泥火山的燕巢,具特殊人文地理風貌,深廣影響生活的住民與求學的莘莘學子,然而,人們卻不一定理解這環境特殊現象,把斷層經過高師大燕巢校區的路徑,規劃為一條導覽路線,沿著路徑的行走體驗,希望參與者能認識生活之所在,從而,學習與環境共存共榮。擅用藝術 / 社會行動進入社群的吳瑪悧,希望扭轉人們漠視大自然驚人摧毀力的輕忽態度,以行動標記斷層路線。
2007年11月15日下午3點30分,超過兩百位不同年齡層學生,以及參加開幕來賓參與快速「閃腰活動」──描繪斷層線行動;「靠背活動」順著校區明顯的斷層線規劃路徑,設置自導式解說點,傳達地點與整體環境關聯。「燕巢環境藝術工作站」將以「工作坊」方式,協助環境教育研究所,整理環安衛中心為燕巢環境藝術展示空間,裡頭包括重要監測斷層活動設施、圖表數據等重要資訊,計劃發展為跨領域合作,結合科學、藝術、教育的多功能展示室。
2007年11月15日下午3點30分,超過兩百位不同年齡層學生,以及參加開幕來賓參與快速「閃腰活動」──描繪斷層線行動;「靠背活動」順著校區明顯的斷層線規劃路徑,設置自導式解說點,傳達地點與整體環境關聯。「燕巢環境藝術工作站」將以「工作坊」方式,協助環境教育研究所,整理環安衛中心為燕巢環境藝術展示空間,裡頭包括重要監測斷層活動設施、圖表數據等重要資訊,計劃發展為跨領域合作,結合科學、藝術、教育的多功能展示室。